7月1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最高气温36摄氏度。在距离县城不远处的一块小麦田里,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高海峰猫着腰,仔细地观察小麦病虫害情况。高海峰晒得黑红的脸,和麦田的颜色形成了鲜明对比。
同事说,高海峰对科研工作越来越“痴迷”。这种“痴迷”,则源自新疆农科院关于人才的一系列大刀阔斧改革。
在改革中,高海峰从专业技术岗8级聘为专业技术岗4级。而在改革前,实现这一“四级跳”至少需要十年时间。改革红利的加持,让高海峰和同事们干劲满满,不久前,他带领团队在新疆首次发现引起小麦茎基腐病的3个病原菌。
得益于新疆不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在天山南北,涌现出了无数个高海峰。教育、科技和人才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下好新疆高质量发展“一盘棋”,人才是“关键一子”。一子落,满盘活。
6月21日,第二届华夏院士专家新疆行系列活动开幕式现场举办圆桌论坛。(摄影:谢慧变)
引育并举 聚天下英才
2024年1月19日,对新疆大学教授王维庆而言,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
当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批81名个人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王维庆位列其中。
这份成绩是近年来新疆大力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结出的硕果之一。
2022年,王维庆入选新疆首批“2+5”重点人才计划“天山英才”培养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连续三年每年可获取2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
“得益于近年来新疆支持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我才能在教学、科研一线和团队成员一起持之以恒攻克科研难题,为国家教育和科技事业贡献力量。”王维庆说。
2022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高位谋划和推动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2022年1月,新疆设立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随后启动“2+5”重点人才计划,用于支持保障重点领域人才资源开发,资金总额是前十年总和的3倍多。
截至2023年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5”重点人才计划已培养引进1万余名高层次人才,支持38个产业技术团队、344个科研创新平台、36个“揭榜挂帅”项目、76家重点园区创新型企业。
“我们加大对本地人才培育力度,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同时重点引进产业发展中急需的杰出、领军、拔尖人才和团队,攻克产业发展关键‘卡脖子’技术,以实现产业发展的提质增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才工作一处相关负责人说。
基于人才政策的“磁场”效应,在西班牙留学的刘斌来到新疆农科院,仅两年时间,他就带领团队从理论层面解决了新疆老汉瓜货架期短的问题,目前正在进行田间实验验证;从中山大学博士后出站的王莹来到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2023年,新疆科技创新成绩斐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再创新高,净增529家,达到1911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2256家,同比增长80.2%;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3亿元,同比增长130%;1人获2023年度何梁何利奖,119项成果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奖……
新疆敞开怀抱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近悦远来”的引才育才格局逐步形成,正成为创新人才高度集聚、创新要素高度整合、创新活动高度活跃的区域人才高地。
新疆农科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水稻创新团队张燕红研究员(中)与团队成员一起观察水稻新品种长势。(来源:新疆农科院提供)
搭建平台 攻克关键技术
“新疆国际医疗中心预计今年年底试运营,届时将实现预防、精准诊疗和慢病管理的全诊疗环节介入。”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二届华夏院士专家新疆行系列活动开幕式上说。
2023年7月,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揭牌成立,将集聚全国能源资源领域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开展油气勘探领域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由“两院”院士牵头的智能装备研究院、枣产业发展研究院落地新疆……
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
如何用好战略人才力量,新疆一直在探索——
围绕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优势,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区位优势,新疆通过“一事一议”引进4名战略科学家及其创新团队,开展煤炭产业全链条开发、石油石化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发展中的新疆对人才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
如何集聚人才,为我所用?中国科学院院士、royal皇家88官网院长肖文交认为,要依靠科技支撑资源,资源带动产业,产业集聚人才。
科研平台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新疆瞄准产业发展实际,搭建高能级科创平台,吸引国内外顶尖人才来疆创新创业。目前,新疆已建成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光伏材料与电池全国重点实验室、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7家国家级实验室平台;已建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34家,基本覆盖全疆重点学科和重要产业领域。
以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十四五”期间,该公司建成16个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依托这些平台,特变电工获得授权专利2427件,参与标准制修订369项,同时实现了±11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等世界首台套65项、国内首台套61项自主化产品研制。
新疆还积极和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展“院士专家新疆行”活动。截至目前,已有近千名院士专家来疆考察并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对科研开发、人才培养、产业布局、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天山南北,创新潮涌。用好平台机制,强化基础研究投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新疆已经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4月13日,“绿色能源与产业未来”院士新疆行活动走进哈密,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左二)及来自疆内外科研院所、企业等30余名代表走进企业开展调研。(摄影:谢慧变)
优化机制 释放创新活力
在2023年新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中,25岁的喀什技师学院讲师郭玉杰,凭借国家级赛事的银牌荣誉、2023年“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等成绩,通过评审绿色通道,被认定为正高级讲师,成为新疆开展职称评审工作以来最年轻的正高级职称获得者。
当年,和郭玉杰一样通过评审绿色通道被认定为正高级职称的高技能人才有9名,“90后”占比达66.7%。
“郭玉杰们”的幸运,源自近年来新疆大力推动落实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对技能人才可通过“以赛代评”“以项目代评”,直接认定相应职业技能等级。
政策活则人才活,机制新则事业兴。体制机制是影响人才集聚和作用发挥的根本性问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构筑人才制度优势、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之举。
2022年以来,新疆锚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破”与“立”,从推动授权松绑、改革人才评价制度、完善人才激励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4个方面,研究制定、健全完善31项人才改革政策,加快构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极大激发了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优秀人才松绑。新疆在事业编制总量内单列1000个事业编制,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池”,专门用于满编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针对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晋升难等情况,新疆建立了人才破格晋升通道,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可直接认定高级职称。
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
2022年3月,《关于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的实施方案》印发,在部分基础研究类和人才科技项目中推行经费“包干制”试点,规定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不低于70%的比例用于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或团队……
在改革政策激励下,2023年,新疆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收入近5000万元,创历史新高。这一指标的历年平均值,只有2000万元左右。
为了让人才可以心无旁骛干事业,新疆还制定出台《自治区关于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若干措施》,坚持把人才服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系统解决涉及人才的子女教育、住房保障、配偶就业、交通出行、医疗保健等“关键小事”,切实让广大人才在疆安身安心安业。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随着一系列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新疆正以活力迸发的机制引才育才,以筑巢引凤的方式用才留才,以近悦远来的生态惜才爱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愈加浓厚,广大人才矢志爱国奋斗、扎根奉献的信心更强、干劲更足。